中关村火花活动——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通知
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在京中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求,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,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、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定于2022年7月5日共同举办中关村“火花”活动——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线上推介及政策宣讲会,届时将有5个项目进行路演。
一、活动时间
2022年7月5日(星期二)14:00
二、活动地点
本次活动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直播
请扫描下方二维码,报名参会
三、活动组织
指导单位: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、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
主办单位: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、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、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、北京科技大学烟台科技园
协办单位:北京科大天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、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
四、活动议程
(一)主持人开场
(二)科技成果项目路演
1.不均衡、边界模糊的机器学习技术
2.生物吸附材料工程化
3.零部件的高精度形状与残余应力检测及智能装配技术
4.工业智能特种机器人/智能工厂一体化平台
5.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回收利用
(三)交流讨论
(四)政策培训
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
(五)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
五、项目简介
1.不均衡、边界模糊的机器学习技术
深度学习方面一般采用重赋权、重采样、多专家等技术,将特征提取器与分类器解耦训练;而传统机器学习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代价敏感学习与集成学习方法。大多数真实世界的应用中,数据不均衡分布问题较为严重,尤其是在疾病预测、设备异常检测等领域,采集到的数据极度不均衡,且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关注的类别常为少数类(如疾病患者、故障机器等),传统的方法在这种数据不均衡问题上分类性能下降较明显,且对于少数类的分类效果不好。该项目针对以上问题,结合自适应下采样与集成学习,开发了一种不均衡、边界模糊的机器学习技术,使分类算法更多的关注少数类别的有效信息,筛除噪声样本,增加模型鲁棒性的同时提高分类算法在样本不均衡问题下的性能。我们提出的技术具有广泛适用性,可应用于医疗与大健康、故障检测等多个领域。
2.生物吸附材料工程化
在低浓度、大体量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中,传统的沉淀混凝、离子交换、活性炭吸附剂等分离手段,在经济性、环境友好性或资源可循环性等方面,存在各种问题和弊端。而生物吸附材料净化技术,是解决此类问题方面具有突出的综合优势。但是传统的生物吸附材料在大规模制备、大规模应用方面存在吸附材料成品率低、遇水溶胀机械强度差、多次反复使用性能下降快、原材料稳定可获得性差等问题。项目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,筛选了多种生物质原料,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,实现了生物质吸附材料大规模制备、大规模应用的成套技术难题,设计开发的4条改性技术路线,可以实现对元素周期表中重、轻、稀、贵、非金属5类90%以上元素的分离吸附,全流程绿色清洁对环境友好,在大体量水净化及湿法冶金工业方面,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。
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:1.有色金属冶金工业,吸附提取金、铂、钯等对金属的深度吸附回收;2.对地下水氟砷的深度净化,供给偏远农村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问题;3.镉污染土壤农田治理方面。
3.零部件的高精度形状与残余应力检测及智能装配技术
项目团队针对带钢横向厚差现有检测设备只能实现单点测量,沿板宽方向测量点数目有限,测量效率低;传统辊形仪马鞍架笨重且采用差动位移传感器,传感器测量精度低,且没有同步测量轧辊温度,导致辊形测量精度不高且使用不便等问题,开发出钢板带横向厚差检测仪和辊形仪,从而实现带钢横向厚差高精度和高效率测量,轧辊辊温及辊形同时精确测量。
针对钢板或零部件内的残余应力会影响零部件的后续使用问题,开发了基于磁测法的残余应力检测装置和电磁时效、振动时效以及磁振复合时效的残余应力消减技术,并自主开发了相应的传感器,可实现钢板带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,相关技术也可推广至圆锯片等薄板了二维零件残余应力的检测。
针对机械臂、航天器等复杂系统,自主开发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程序,能够处理柔性零部件的大变形问题和复杂非线性接触碰撞问题,相关技术可应用于智能装配分析和在轨捕获技术。
整体技术可应用于塑性成形加工、机加工、零部件装配等相关流程工业与离散制造业。
4.工业智能特种机器人/智能工厂一体化平台
创新性研发出基于图像识别、智能控制、智慧巡检为一体的冶金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,机器人采用深度学习技术、识别精度高、 算法优化识别速度快、识别范围广、种类多,能够在冶金巡检中实现 自动任务巡检、自动影像、自动生成数据报表、自动检测报警、巡检预案自动研判等功能,实现生产过程的智慧巡检预警。该技术已经在泰钢、宣钢等多个钢铁企业得到应用。
5.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回收利用
锂电回收领域普遍采用火法或者湿法回收工艺。传统火法冶金回收工艺产物单一、能耗较高、回收率较低,并且产生废气和废渣;传统湿法回收工艺复杂,采用大量酸、碱、有机萃取剂,产生废液和废渣。为此,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短流程、低成本、无污染的新型回收工艺。
项目团队开发的新型回收工艺为:将浸泡在剥离溶液中的极片通过超声波进行无损剥离,将收集到的电极材料经除杂后进行成分调控,然后通过热处理过程进行电极材料结构重整,所得电极材料杂质含量及电化学性能均满足电池需求。
新工艺与其它回收工艺相比,具有工艺流程短,投入资金低,运营成本低,且无环境污染风险的优点。采用该工艺回收的电极材料,其性能与新材料相当,但因其生产成本远低于竞争对手,其售价也远低于竞争对手,在与同类产品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。
该技术既可用于废旧电池中电极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,也可以用于电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极片、废浆料中电极材料回收再生利用。
六、联系方式
王老师,13701276855,010-62333830
陈老师,13910765306,010-62333626
地 址: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科大天工大厦B座413室